综合排序
最新发布
T1商贸宝-整件拆包销售商品的库存管理【问题现象】 有些商品供应商是以整袋、整箱或者整条的方式供货的,销售给客户的时候,既会以整袋、整箱或者整条的方式销售,有时又会将整件商品拆开来销售,商贸宝软件可以通过基本单位和辅助单位的方式对商品库存进行管理,如果需要精确的管理整件和散件的库存,那么此种方式却不能完全的反映商品散件和整件库存的真实情况。比如库存有3条烟,1条烟有10盒,当拆开了这两条,每条分别销售了1盒,商贸宝软件统计的库存量为2条8盒,而实际库存为1条18盒,和实际库存不符合。【原因分析】 如果需要精确的管理整件和散件的库存,使用商贸宝的基本单位和辅助单位的管理方式将不再适用,需要通过变通方法实现。【解决方案】以商品香烟为例,有基本单位盒,大单位条。在商品信息中分别建立两个商品档案 “香烟(盒)”和“香烟(条)”;向供应商采购香烟时,做进货入库单,以整条香烟的方式采购入库;整条销售时,直接做销售单,如果需要拆包销售,则需要在拆包销售时以拆装单处理;销售时,以不同规格香烟做进行销售;库存查询,精确反映香烟具体的盒数和条数;知识拓展: 由于商品有固定的换算率,一种商品数量也是固定的,因此可以事先按照商品的换算率做好拆装模版,便于后续拆包时快速操作。
几种库存成本异常的调整【问题现象】一些允许“负库存销售“的企业情况会发现库存状况不正常,比如说商品有数量但是成本均价是负数,或者库存数量为0但是库存金额有值等情况,客户不明白自己一直都是正常在进货销售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后又该怎么来调整【原因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讲解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案例:当帐面库存为10/500(库存数量/库存金额,以下相同) 时,假设又进了一批货,货已经进库,但进货单尚未传到制单员的手里。这时,录制单员已经收到了一张该商品的最新销售出库单,销售数量为30。录入该销售单后,库存结果将为:-20/-1000 。以上结果我们比较容易理解:该商品库存均价为500/10=50,库存数量为-20时,库存金额为-20*50 = -1000,非常合乎自然。但是这时再继续做商品入库时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库存异常的现象:以-20/-1000为基础,面对下面9种不同的进货,必然出现9种不同的结果,其中6种为“不正常”:进货前的库存量/库存金额额进货情况(数量*进货单价)进货后的库存量/库存金额额备注-20/-100020*600/正数,(0/200)异常一-20/-100020*400/负数,(0/-200)异常二-20/-100020*500/0,正常-20/-100010*120负数/正数,(-10/200)异常三-20/-100010*100负数/0,(-10/0)异常四-20/-100010*50负数/负数,-10/-500正常-20/-100025*50正数/正数,5/250正常-20/-100025*30正数/负数,(5/-250)异常五-20/-100025*40正数/0,(5/0)异常六在上面6种不正常情况下,负库存实际上已经没办法“合理处理”了。我们以上面例子中的第8种情况5/-250为例:在5/-250的库存情况下,假设我们有业务:销售量=1,单价=300。商贸宝软件中成本按库存金额除以库存数量而得,即成本为 -250/50= -50,销售后库存金额=-250-(-50)= -200。结果为:4/-200,看起来似乎合理。但是,上述结果也不太“合理”。解释这一道理,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会计复式记帐知识(或数学基础),从销售利润分析的角度切入:先看一个正常的正库存情况,比如在5/250情况,销售1*300后,库存将为4/200,库存变化为(250-200=50),库存金额减少了50,本笔销售的毛利为300-50=250元,合理!但在本案例中,库存成本变化为-250-(-200)= -50,根据会计复式记帐的基本原理,为保持借待平衡,本笔的销售毛利将为300-(-50)=350元(参照下面的通俗解释),比销售价还高。即会出现“送给别人也有利润”的怪事。所以,本结果显然不“合理”,但非常严谨、准确。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我们在此前先作了不合理的前因,才会有此不合理的后果。由上可以看出,“库存异常“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进货价格与原库存价格差别大而造成的。其原因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当某笔销售将导致负库存时,本笔销售的的所有出库商品必须要核算出出库成本,包括负库存的那部分。但是,因为这种违背常理的“先卖后进”,其负库存所对应的进货单价是在后来发生而不可预测,所以,该负库存的单价,只能以现有的数据为基础作“估价”。这样,一旦事后该商品的真实进价不同于“估价”,前面的销售单实际上已经是“提前挪用”了部分差价,库存异常的出现实际上是在“补贴”前面的误差。【解决方案】对于已经出现的库存异常现象,建议尽量采用其他“变通”手段,先消除负库存隐患再进行其他业务的操作。下面是6中库存异常现象的对应调整方法。异常一:0/正数,(0/200)先做一张报溢单或者获赠单(获赠单单价可选填,单价无要求),使商品增加库存,如做一张获赠单,数量是1单价为0,入库后商品的库存情况变为(1/200),此现象正常,再对获赠的一个商品做报损或者赠送出库,最终库存情况变为(0/0)。异常二:0/负数,(0/-200)此种情况先做一张获赠单(获赠单中商品的数量*单价之积要大于200),如获赠单中数量3,单价100,入库后商品库存情况变为(3/100),此现象正常,再对获赠的三个商品做报损或者赠送出库,最终库存情况变为(0/0)。异常三:负数/正数,(-10/200)此种情况先做一张获赠单或者报溢单使商品的库存数量转为正数,报溢单种数量一般采用n+1的原则,如对该商品报溢11个,库存状况变为(1/200);再填制一张调价单将商品单价调为120,即成本调价单中商品数量是1,单价为120,过账后库存情况变为(1/120);最后对报溢的11个商品做报损或赠送出库,最终库存情况为(-10/-1200)。异常四:负数/0,(-10/0)此种情况先做一张获赠单,获赠数量一般是n+1,如获赠单种数量是11,单价是100,过账后库存情况变为(1/1100);再填制一张调价单,数量为1,单价是100,过账后的库存为(1/100);最后报损或赠送出库商品11个,库存情况重新变为(-10/-1000)。异常五:正数/负数,(5/-250)填制获赠单,获赠单种单价+数量之积大于250,使库存金额转为正数,如获赠单中数量为10,单价是30,过账后库存情况为(15/50);填制成本调价单,数量15,单价30,过账后库存情况为(15/450);最后报损或者赠送出库商品10个,库存变为(5/150)。异常六:正数/0,(5/0)以最近进价为成本价,直接对该商品做成本调价单,调价单中数量=5,新单价为40,过账后库存情况变为(5/200)。【知识拓展】如何避免库存成本异常的产生?1、如果情况允许尽量避免使用负库存销售,尤其是进价变化快的商品。否则,出现复杂的负库存现象,几乎是必然;2、如果必须采用负库存销售,那么最好经常留意库存状况表情况变化,一旦发现库存成本异常情况及时通过变通单据调整,尽早消除负库存隐患,避免情况发展的越发复杂多变。
T1记账宝结转时提示所选科目期末无余额【问题现象】记账宝结转时提示期末无余额。【原因分析】未记账、已结转再结转、无损益科目凭证等情况都会导致转账时提示“所选科目期末无余额”。1、登录日期要选择结账月的最后一天做为业务日期登陆帐套;2、当月的凭证全部审核完毕;3、先记账-再转账,此时会生成一张结转各损益科目至本年利润的会计凭证,这张凭证需要审核,再重新记账,最后再结账。如图箭头提示:【解决方案】情况一:检查有没有记账。点击总账界面下的“取消记账”, 如果在“恢复方式”处,当月初状态一项为灰色表示未记账,如果是黑色可以点击的状态则表示是已记账的状态。此时记账即可。情况二:已经有结账损益科目的会计凭证。已经生成过结转凭证或者手工录入过转账凭证,并且这张凭证已经被记账,如果这张是准确无误的,此时可以直接结账。如果这张凭证不准确,取消记账取消凭证审核后先在填制凭证界面将该凭证作废,再到凭证整理的界面删除。重新进行转账操作。情况三:的确无余额,可以通过查看余额表,余额表中没有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此时直接结账即可。情况四、损益结转定义中的发生频率为每年一次,如果设置了发生频率为每年,那么只能进行一次转账工作,第二次结账就会提示“所选科目无余额”,此时只要重新定义损益结转定义里的发生频率即可。
T1-报表查询中‘过滤’的使用作者:李珊【问题现象】 查询销售统计中单位销售统计,想查询某一往来单位的销售情况,但因往来单位很多,单位名称不记得,知道该往来单位的联系人,想通过联系人筛选往来单位的销售统计,但查询条件中没有联系人筛选。【原因分析】查询条件筛选不包含单位销售统计表中所有的字段,当没有想要的筛选条件时,我们可以通过‘过滤’来筛选。【解决方案】通过联系人‘珊珊’来查询她所在的往来单位的销售统计情况在查询条件中无‘联系人’可筛选我们通过过滤来提取点击过滤,出现单位销售统计过滤条件点击‘按此按钮增加新条件’选择字段‘联系人’选择过滤条件‘等于’双击,在此输入%珊珊%,注意字符串起始和结束要用%,否则筛选没有用。若是该过滤条件经常被使用到,则可以保存这个条件,下次可以直接提取该过滤条件进行查询保存条件,则可以保存设置的过滤条件,生成一个‘单位销售统计过滤条件2013111.flt的文件打开条件,可以打开之前保存过的.flt的过滤条件文件设置好筛选条件后,点击确定,筛选出联系人为‘珊珊’的销售统计,我们通过联系人筛选到了该联系人所在的往来单位,也就可以查看该往来单位销售统计【知识扩展】使用自定义过滤也是一样的效果查询结果如下
T6年中启用账套,利润表的本月数及本年累计数相同企业不是在年初而是在年中启用的账套,生成的利润表本年累计数和本月数会相同,这时我们需要进行损益科目的期初录入和利润表中本年累计数公式的修改。 问题现象:企业7月份建立的账套,7月份生成利润表时本年累计数和本月数相同 解决方案一、7月份建立账套,在录入总账期初余额时,损益类科目的期初余额为0,但需要把损益科目1-6月的累计借方和累计贷方发生数录入,如图所示: 录入完期初后,再录入本月发生的业务凭证,记账,期间损益结转。 二、根据建账时所选的行业性质新建利润表,在格式下—报表模板中,选择行业和报表 三、切换到数据状态下,录入关键字取数后,发现本年累计数和本月数还是一致,本年累计数的取数公式有问题 四、切换利润表到格式状态下,修改本年累计数的取数公式 首先,复制本月数一列的所有公式单元 对应粘贴到本年累计数的公式单元 再选中本年累计数的所有的公式单元,点击编辑下的“替换”功能 在查找内容输入“fs”,替换为“lfs”,替换内容勾选“公式单元”,替换范围选择“已选中单元”,因为本月数的公式取的是发生数(fs),本年累计数需要取累计发生(lfs),点击“全部替换” 再在查找内容中输入C,替换为D,再进行全部替换 因为复制本月数的列是C列,有些科目的数不是直接取数,如主营业务利润的公式是 是根据收入—成本-税金得到的,所以复制到本年累计数一列主营业务利润的公式应该是D5-D6-D7才对,所以需要替换C列为D列 五、再重新录入关键字取数 本年累计数的科目是包含了期初1-6月的发生数, 例:主营业务收入=(本月数)1500+(1-6月累计贷方发生数)10000=11500 其他的科目依次类推,是包含了1-6月发生数的。
新年大吉
  • 冬去山川齐奇丽
  • 喜来桃里共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