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概念普及,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场景延伸,套系化家电销售成为新的增长点。消费者对节能、环保产品的偏好日益增强,高能效等级的家电产品更具竞争力。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成为主流,对经销商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透明度高,价格竞争激烈,传统经销商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在库存、费用、资金等环节“挤”出利润。
一、企业基本信息分析
企业名称:浙江某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家用电器销售
企业规模:中小型贸易企业
经营模式:典型的经销商模式,从上游家电品牌厂商采购产品,存储于自有仓库,再销售给下游客户。经营策略灵活,结合了“以销定采”(根据客户订单采购)与“备货采购”(根据市场预测备货)两种模式,旨在平衡客户需求响应速度与库存资金占用。
支持版本:畅捷通好业财标准版
二、企业核心诉求
痛点一:采购与库存管理脱节,销售机会流失
销售接到客户电话,急需10台某型号空调。销售人员不清楚仓库里到底还有多少台,只能口头问一下库管。与此同时,采购员可能正根据自己的感觉,计划采购另一款他认为会畅销的风扇。结果是,空调库存不足,无法满足紧急订单,客户转向别家;而风扇却因备货过多,直到换季也没卖完,造成资金积压。
痛点二:往来账目混乱,应收应付一笔糊涂账
公司每月向A厂家采购多次,也分批次支付货款。到了月底,厂家发来对账单,财务人员需要在一堆进货单和付款记录中艰难核对,耗费数天时间,还可能因为某笔款项与单据对应不上而产生纠纷。同时,多个客户的欠款也混在一起,分不清哪些是超期未付,哪些在信用期内,催款无从下手,严重影响资金周转。
痛点三:费用归属不清,毛利核算不准
公司向一位大客户销售了一批电视,并支付给物流公司一笔运费。这笔运费是本次销售的直接成本,但在账目上,它只是一笔独立的费用支出,没有与这笔销售业务直接关联。老板在看报表时,只看到了销售收入和商品成本,觉得这单利润不错。但实际上,扣除运费后,利润可能微乎其微甚至亏损。这种“假利润”会误导经营决策。
三、畅捷通好业财解决方案
针对企业的现状和痛点,采用畅捷通好业财进行数智化升级,实现业财一体化的精细化管理。
方案一:规范进销存流程,实现库存实时掌控
采购管理:无论是基于订单的“以销定采”,还是基于预测的“备货采购”,均通过系统的【进货单】进行记录。到货后,仓管员依据单据验收入库,系统库存自动增加。采购价格、供应商信息清晰明了,为成本核算提供精准依据。
销售管理:销售人员开具【销货单】,系统实时扣减库存。开单时可即时查询【现存量】,避免空卖。销货价格、客户信息、业务员从业绩核算一目了然。
库存管理:系统实时更新唯一仓库的库存数据,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自动计算商品成本。通过【收发存汇总表】等报表,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每种电器的出入库流水和当前库存量,决策更精准。
方案二:精细化往来核销,加速资金周转
应付管理:每张【进货单】都生成一笔清晰的应付账款。支付供应商货款时,通过【付款单】关联核销指定的进货单,实现账款与业务的“单单清”,彻底告别糊涂账。
应收管理:每张【销货单】对应生成应收账款。收到客户回款时,通过【收款单】同样进行按单核销。
账龄分析:系统自动生成【应收应付余额查询】及账龄分析表,哪些客户的款项即将到期、哪些已超期一目了然,便于财务人员及时、精准催款,降低坏账风险。
方案三:精准核算费用与毛利,看清真实利润
费用分摊:销售出库时,可在【销货单】上直接录入本次发生的运费,并指定给对应的物流公司。这笔费用会自动计入该笔销售的成本构成中。
毛利分析:系统自动出具【商品毛利分析表】,可按订单、按客户、按商品等多维度分析。由于分摊了运费等直接费用,报表呈现的是剔除所有可变成本后的真实毛利,帮助管理者识别高利润产品和高价值客户,优化销售策略。
方案四:明确岗位权限,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权责清晰:为8个用户设置不同角色权限。例如,采购员只能操作进货单,销售员只能操作销货单,仓管员负责出入库确认,财务负责收付款及报表查看。
流程协同:所有业务流程在线上流转,信息实时共享。销售下单后,仓管立刻能看到待出库指令,财务能看到待收账款,业务流程无缝衔接,极大提升了内部协作效率和对客户的响应速度。
四、带给企业的数智化价值点
价值一:库存周转率提升
通过好业财,实时掌握精准库存,畅销品库存低于安全线时系统预警,及时补货,销售满足率提升;滞销品通过报表分析一目了然,可及时制定促销计划清理。预计库存周转率可提升,盘活积压资金。
价值二:应收账款账期缩短
系统自动生成清晰的客户对账单,每笔销售和回款记录一一对应。财务可以定期一键发送对账单,精准催款,有理有据。预计平均应收账期将缩短,极大改善公司现金流。
价值三:整体利润率提升
每笔订单的费用被精准分摊,毛利分析表揭示了真实盈利情况。公司可以淘汰低利润或负利润产品线,集中资源推广高利润产品。通过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预计可使公司净利润率提升。



